起名标新立异
在我国目前的起名中,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,就是有人因为担心起出的名字与别人同名,也为了显得与众不同,所起的名字越来越特别,简直是五花八门。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个性化的名字,名字起得更加出乎意料,“斯坦”、“丽丝”等类似西方人的名字也多起来。更有甚者,北京市一个市民找到公安机关,非要把自己的名字改成@, 并说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起得有个性,让别人一听就忘不了,自己听着也舒坦。另据报道,有家幼儿园有个男孩姓乔,叫乔治布什。在他刚出生时,全家为给他起名字,折腾近一个月都没结果,列出的备选名字将近100 个,还是决定不下来。最后,还是孩子的爷爷从电视里看到一则有关美国总统乔治 · 布什的新闻,忽然灵感大发,便起了这个名字。另外还有人说,他在生活中遇到过易朗光、马陆雅子等名字,其中易朗光是易家人的后代,看了让人想到“易拉罐, ;马陆雅子的父姓马、母姓陆,名字很难不让人想到路边的“马路牙子”。由于起的名字越来越怪,以致有人担心,若是照此发展下去,重名问题固然可以解决,但名字中的文化品位越来越低,叫起来也越来越难听。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。而从起名学的角度看,上述这些名字实际上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,也犯了故意标新立异的起名禁忌。
在近年发现的有些标新立异的名字中,有一类属于故意夸耀的名字。其实,名字好听与否不在于用词多么华美,只要恰到好处即可。但有人在起名时并不理会这些,给男孩子起名总喜欢选那些过于生猛的字,如豪、强、炎、猛、闯、刚等,虽然看上去斩钉截铁,读起来刚强有力,有男子汉气派,但也容易使人联想到浑噩猛愣、放荡无检、使气任性、不拘礼法,误认为是一个赳赳武夫。所以在过去,贵族士大夫之家都尽量避免用这些字起名。因为在他们看来,世所景仰的刚烈坚强之士并非喜怒形于词色、遇事拔刀而起的血勇之人、而是那些内蕴浩然之气、遇事不惊不怒、谈笑风生的伟丈夫,大可不必用名字标榜。同样,有人给女孩子起名时总在春兰、秋菊、珍珍、艳艳之类的词里绕圈子,或使用花、萍、艳、桃、柳等字眼,觉得只有这样才有女孩子的阴柔之美,殊不知如果把这些名字放到特定的文化氛围下,就会使人产生飘浮的感觉。如花虽然俏丽明艳一时,独占秀色,出尽风头,但一场风雨过后,就会零落成泥,碾作尘埃。同样,萍也是飘零和离别的象征物,柳也属于柔软脆弱之物,成语中的残花败柳等都是对它象征意味的情感评价。所以,起名时避开这些表面上明丽的字眼,不追求字面上的与众不同,应是我们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。其实,过去人起名时是有许多禁忌的,大多遵循一定的规矩,并非什么名字都可以起。其中有些规矩是社会约定俗成的,有些是从属于自身的社会观念和审美意识,有些是因字义的限制而形成的名字“禁区”。比如,在起名用字上,某些表示秽物和不洁的字、表示疾病和不祥的字、表示辈分的称谓字、人体部位和器官名、某些令人生厌的动物名、文艺作品典型人物的名字等一般都不人名,其禁忌实际上包罗万象、博大精深,涉及政治、文化、民俗、心理等许多方面。由于有这些起名禁忌,以致形成相对固定的民族心态。如果与此相悖,就有些标新立异,难以被人接受。如在前些年的一个夏天,北京有位姓万的先生接近中年才得子,心中狂喜之余,想为孩子起名“万岁”,但却在全家引起一场大辩论。家里老人和觉悟很强的朋友认为,这样给孩子起名太不严肃,冒天下之大不题,气焰太嚣张,对孩子的一生太不负责。还有好心人提醒说,这个名字会给孩子的上级造成心理障碍,一辈子别想得到提升。但也有朋友认为,孩子是“新新生代”, “万岁”应该仅仅是一个普通字眼,挨不上意识形态之类,起这样“发疯”的名字也不错。
在七嘴八舌之中,孩子的父亲也冷静下来,觉得如果起了这个名字,孩子可能是全世界最孤独的人,因为没有人肯心甘情愿地称呼他,而名字不被人提及的唯一好处仅仅是免了被老师当堂提问。孩子的母亲也想,如果孩子在百年之后去世,讣告上的第一句话写的应该是“万岁,男,终年1 ( ) 0 岁”,岁数与期望值相差很远,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?由于架不住劝告的人太多,孩子的父母也免不了想起一些公认的忌讳,骨子里开始担心孩子生命是否扛得住这个名字。最后到必须申报户口时,这个名字已在亲友中闹得沸沸扬扬,但孩子的父母却突然发现他们自己从未用“万岁”来称呼孩子:叫“万岁’,太沉重,这是一个证据。于是只下五除二,“万岁”改成了“万少一, : 一万少一个就不再犯众怒,何况还剩下九千九百九十九,也足够了。事后,孩子的父母觉得尽管做“万岁”父母的梦想破灭了,但聊以自慰的是好歹做了将近一个月的“万岁”父母。后来在与亲朋聊天时也有人惋惜,觉得在汉语中,毕竟“万”和“岁”是天生的绝配。时代虽然在飞速进步,社会虽然也变得越来越宽容,但在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里,如果什么事都要改变传统,随心所欲,其实也是行不通的。仅就起名而言,现在有很多人起名不考虑传统禁忌,一味地要彰显个性,结果所起的名字完全没有章法。2005 年,广州一对双胞胎分别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