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名单字名字的坏处
还有一位祖籍天津、在四川工作的李小姐,有次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到天津寻找旧口的一个好朋友王芳,发现她过去住的地方已经拆迁,没人知道搬到了哪里,无奈之下求助民警,没想到在电脑上查到1256 个与朋友同名同姓的人,其中符合性别、年龄等条件的就有一卜百个,民警联系了20 多人都不是那个王芳。
由于行期已到,李小姐只造成与别人重名,为人所带来的烦恼当然还有很多。北京曾有一位年过六句的杨老太太在一家银行存了2 万元的定期存款,存款到期后取钱时,银行称存款已被外地一家法院划走。杨老太太莫名其妙,后经仔细查询,才知道法院把自己当成了另外一位同名同姓的人。因为此人涉及一起偿还贷款案,法院审理时此人又未到庭,被缺席判决还款。这家法院还曾到北京寻找此人,通过派出所证实此地确有此人。他们猜测此人如有存款应在住处附近银行开户,于是到此人住地附近两家银行查询,两家银行均查到了用此名的存款,存款额均为2 万元。法院于是出具手续,在两家银行协助下冻结了两笔存款,案件判决后将存款全部划走。
得知原委后,杨老太太要求银行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,但银行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。因为当时银行存款尚未实行实名制,仅填写姓名,不需存款人填写身份证号码、地址等,无法核对同名同姓不同年龄的人,而且用此名的存款就一个,银行完全是按照法律规定,在法院手续齐备的情况下协助法院工作,不应该赔偿。由于不甘心存款不翼而飞,杨老太太一气之下将这家银行告L 法庭,要求还钱。受理此案的法官也感到为难,毕竞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案件。另据一家报纸报道,天津市某县一位21 岁女青年本来与同村的男青年小杨相恋数年,小杨外出打工,两人常通过书信表达思念之情。后来,该村又娶来了一位与她同名同姓的新媳妇,而粗心的投递员自以为信件是寄给这位新媳妇的,从此都把信件投到了新媳妇那里。新媳妇见信不是写给自己的,也不知村里还有一位同名同姓的姑娘,就把信丢弃了。正在热恋中的女青年见男友久不来信,以为他在外面另有新欢,一怒之下便嫁了人。小杨因一直收不到女青年的回信,以为她变了心,后又听说嫁了人,也与另外一女青年结婚。后来真相大白,二人无法接受这一现实,就一起向新媳妇和邮递员讨说法。又如在河南周口市的一个中学里,一个班上曾有三个李静。老师们起初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后来期中考试公布成绩时,:三个李静的成绩混在一起,不知道究竟属于哪个:无奈之下,老师只好把卷子拿出来,让二人辨认。后来还把三人编了号,按年龄分为大李静、二李静和三李静。
而家在河南安阳的赵磊于大学毕业后到北京上作,有次参加公司组织的新马泰旅游团,当在香港办理飞往泰国的签证时,工作人员发现有个“赵磊”正在被“通缉”,以为是他,就把他扣了下来。即使他拿出身份证解释,所有同事都出面作证,确认此“赵磊”非彼“赵磊”,但工作人员仍不放行。无奈之下,他只好扫兴而归。还有一位在郑州一家企业工作的韩萍,很长时间不知道本单位还有一个同名同姓的人,在企业通过存折给职工发补助时,发现上面的金额比应该得到的多,到财务部门询问后才一知道是把她当成了另一个人。后来,企业还经常把二人混在一起,该这个人的费用往往算在另一人头卜,二人都为此多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。由L 可见,起单名带来的问题的确很多,不仅给当事人在人际交往中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,让别人张冠李戴,而且还有违于人名的专指性原则,给银行储蓄、电脑识别等带来麻烦,为社会管理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。目前我国的户籍管理L 作就面临着这个难题,尽管采取了很多办法,但避免更多的人起单名不失为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。正因如此,有些地方的户籍管理部门对用单名报户日的人进行限制,甚至不给上户口,不能不说有其道理。因此,为了减少自己和社会的麻烦,我们在起名时一定要避免再起单名。在起名时起单名,不仅会带来大量重名的直接后果,而且从名字本身的角度看,其表现力远比双名低,任何一个单名的含义几乎都无法与双名相比。再从审美的效果看,单名的选择余地大多不如双名,在字形搭配、字音谐调、字意锤炼等方面也都带有明显的局限性,选择起单名实在不是明智之举。
当然,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,由于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,继承和保持文化的多元化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,完全禁止起单名也不可取。尤其是对那些人口较少的姓氏的人来说,适当允许起单名便是可行的。因为从目前发现的问题看,凡重名的单名几乎都是大姓,小姓即使重名也没有多大影响。比如柴、米、油、盐等姓,平时遇到一个都很难得,起单名还是双名并无大碍,完全不会在一个单位里出现L 述所说的二个李静、两个韩萍那种情况。再者,至于对那些大姓而言,与其让人以“大李静”、“二李静”、“三李静”或“男张伟”、“女张伟”、“胖刘伟”、“瘦刘伟”相区分,让别人随意加字,何不在起名时再增加一个字起双名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