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见

郭姓迁徙

类别:姓氏大全篇/时间:2024/9/13 12:02:23

  郭氏族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,迭经盛衰荣辱,多次播迁繁衍,以其顽强拼搏的生命力和落地生根的适应性、遍布神州,拓展海外。

  纵观郭氏族人播迁繁衍的历史轨迹及其分布地域,有四大特色:一是由秦晋鲁豫等中原发祥祖地,向周围地区辐射性逐步迁徙;二是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和沿海地区的开发,由北向南波浪式渐次推进;三是适应环境,与世推移,体现出落地生根的顽强活力;四是不畏艰难,开拓进取,以其勤劳勇敢的精神,披荆斩棘,创立家园。迁徙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:一是避乱避仇,做官为宦或商贾谋生等主动性迁徙;二是由于外族入侵,流徙放逐,或由官方组织的移民开疆。究其大规模迁徙的历史背景,大都在战火频仍、社会动荡的多事之秋,大致分为: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、魏晋南北朝时的五胡乱华、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和宋室南渡、明清移民等五个时期。

  春秋战国时期,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、陕西、山西省外,已迁于山东、河北。至秦、汉时,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。汉代及其以后的较长时期内,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。此外,郭氏在汉代又有居于今内蒙、甘肃、四川、安徽者。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(今属浙江)郭成。晋代有武昌人(今属湖北)郭翻,闻喜人(今属山西)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(南京)。唐初与唐末,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: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、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,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,又有将佐郭益,亦随陈氏父子入闽;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,家于新宁,子孙传衍于仙游、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。1127年,宋高宗南逃,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南,居于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两广,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。明末清初,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,后散居彰化、嘉义、高雄等县,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,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。

  一、秋风飘絮,春芽再萌

  春秋之际,虢国被灭,郭氏亡国之民,犹如秋风飘絮,或被迫强制迁徙、或逃往异地他乡,一部分人仍居于原地。但血缘纽带仍把他们维系在一起。“存亡继绝”,保存和繁衍郭氏家族的宗祀、血脉,成为郭氏族人的共同宗旨。

  据《春秋左传》、《史记.晋世家》、《竹书纪年》等史书记载:晋灭虢之后,南虢公丑带领族人出奔京师,依城郭而居,有东郭、西郭称谓。此处京师指东周都城洛阳,城郭指洛阳郊区园池。秦末,郭氏族人高举义旗,反抗暴秦。郭蒙、郭亭、郭忠等,因功封侯,形成太原、河南、颖川、东郡、冯翌五大望族。

  在亡国、失地、宗族流离的情势下,郭氏族人保存血统、延续世系的典型代表,一是山西崞县的郭氏族人,二是汾阳的虢国后裔。《环球郭氏宗谱》第二辑收录的郭紫俊《崞县郭氏源流》载“远祖为东虢贵族一支,最先被迫迁徙,当在战国时代,迁居雁门关之南,即秦始皇所筑内长城之崞山。崞字为远祖所创。盖有失封邑迁至一山地之慨。故在郭旁去邑加山,命名崞山,立堂号郭阳堂。崞山为军事要地,亡国之民不如犬,郭氏族人充军守边,于是依山傍水筑起坚城,后将地面扩平,县治迁至崞山城,改原平为崞县。县治迁来之后,远祖被迫迁往本县同川上庄之北岗。定居北岗约50余代。后遭天灾,迁居南寨,至今又过了26代。上庄村郭姓有600余户,因迁居本村时代不同,俗称三郭。

  郭氏族人从崞山城到南寨已历75代以上,若按惯例30年为一代计算,已达2250年以上,若再加上初次迁居崞山城的世系,估计可达80代左右,大约2500年。而这正是晋献公假道灭虢的历史时期,即公元前655年。崞县郭氏属最早被迫迁徙的虢氏后裔。五代时,后唐郭崇韬官拜承德节度使、兵部尚书,其先世代居雁门关,应是郭州郭氏之后。郭子仪为华阴支派,与郭州郭氏同源于虢国,属同源异派。

  《太平寰宇记》载:汾州府之虢城,是晋灭虢后,虢氏族人筑成居之。今分布在汾阳、孝义等地的族人就是当年被迫迁徙的郭氏群体后裔。山西崞县、陕西宝鸡虢镇、河南荥阳虢亭,三郭鼎足而立,真实、客观的再现了当年郭氏族人以秦晋豫三省为其活动中心区域的历史。

  被迫迁徙的郭氏后裔,还有甘、凉(甘肃、宁夏)一带的西平郭氏。西虢亦称城虢,位于宝鸡东,是虢仲的封地。西周灭亡后,郭氏族人仍留原地,称小虢,公元前687年为秦所灭。秦灭小虢之后,迁其民于西北戎狄之地。汉魏晋之际,西平郭氏人才辈出,成为西北一大望族。虢氏后裔被迫迁徙者,还有相当一部分流散到苏鲁燕楚大地。据《姓氏寻源》转引《汉郭辅先生碑》记载,晋灭虢之后,其子孙后代辗转流徙到湖北、荆襄一带。西虢成为西平郭氏和敦煌郭氏的始祖;其余三虢则成为太原、河东、颖川、冯翌、华阴等郭氏的始祖。

  二、植根中原,衍生北国

  郭氏族人经过战国、秦汉数百年的休养生息,到魏晋时期再度勃兴,渐成望族,隋唐时发展至颠峰状态,枝繁叶茂,誉满中原,成为北国豪门。

  1、太原郭氏

  太原郡为秦庄襄王时设置,治所晋阳(太原),当时的地域范围包括雁门关以南,霍山以北的忻州、晋中地区。汉代的大司农郭全、昌华侯郭准、光禄大夫郭广智等名公巨卿,世居太原阳曲。东汉一代宗师、儒林泰斗郭林宗出自太原介休。魏晋六朝时,郭淮、郭祚,又以其文治武功的宏伟业绩,为太原郭氏平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使太原郭氏一直保持士族豪门地位。唐初确定的山东八大望族时,太原郭氏位列其间。冯翌、华阴郭氏亦是太原郭氏的分支。因此,太原几乎成为所有郭氏族人共认的发祥祖地。

  唐中叶,由于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,更成为普天下郭氏族人所崇仰的寻根祖地。汾阳郭氏名声雀起,誉满中外。座落在汾阳城内的汾阳王庙,是海内外郭氏族人朝宗祭祖的殿堂。北宋欧阳斐《集古录》载:最早的汾阳王庙就建在汾阳,建庙时间为贞观元年(785年),即郭子仪去世后5年,由汾宁节度使韩游环主持筹建,中书舍人高参撰文,右威卫仓曹参军张谊书写,碑立庙内。明万历13年(1585)汾州知州白夏将城北20里的大相村佛寺改建为汾阳王庙。万历43年(1615)知州杨伯柯在汾阳城南重建汾阳王庙。在汾阳三道沟有郭子仪衣冠冢遗址。原郭家村因郭暧曾居于此,故改名爱子村。

  1994年10月30日,世界各地郭氏宗亲联谊会一行80余人前往汾阳寻根祭祖,捐资修庙、修墓、刻碑,寻访文物古迹,编撰史书谱传,汾阳名动一时,而汾阳县之命名,据说也是因先有汾阳王,后有汾阳县,由此而来。

  2、河东郭氏

  河东郭氏也是山西境内历史悠久,人文发达的名门望族。河东历史上特指我国黄河以东,即山西南部广大地区。郭姓始祖郭序受封于河东,后来造就出郭璞等一代名人,使河东郭氏辉煌一时。

  清光绪34年(1908),《菏泽县乡土志.氏族》中载:“郭氏,系出晋大夫郭偃,山西洪洞人,其始祖名权,明初迁居曹州,世居城东,传世已25代。”

  3、颖川郭氏

  颖川郡为秦时设置,其地域在河南中南部、郑州和许昌一带,禹州为其中心。东周以来就是郭氏族人的聚居之地,大部分是东虢后裔。自郑庄公灭虢之后,其族人流散于河南中南部地区。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,两汉时期已成为郡中名门望族。东汉时刑法世家、一门七廷尉的郭弘家族最为著称,而魏晋之际颖川郭氏更以智囊策士为人称道。郭嘉、郭图分别是曹操、袁绍两大集团的首席谋士,各展奇才,纵横捭阖,殚精竭虑,运筹帷幄,成为曹袁两大集团斗智斗勇,逐鹿中原的决策核心,使颖川郭氏望重朝野。西晋哲学家郭象以好老庄,善清谈而著称于世。

  4、冯翌郭氏

  曹魏时改左冯翌置郡,治所在临晋(陕西大荔县),相当于今韩城以南、蒲城以东、渭河以北地区。冯翌郭氏出自太原,开派始祖是东汉太守郭孟儒。西魏兵部尚书郭彦,祖籍太原阳曲,其父郭胤曾任灵武令,遂家居冯翌。郭高亦是冯翌一代名儒,连当时的后秦国主姚兴,也常把他请入宫中讲治国方略。

  5、敦煌郭氏

  西虢灭亡之后,约在战国之际由关中迁徙而来,魏晋之际繁衍昌盛,名人辈出。郭荷、郭禹以精通精义,雅辩谈论闻名一时。随董卓起兵作乱的郭汜,也是敦煌郡(张掖)人。

  6、中山郭氏

  中山郡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定县一带,因城中有山,故称中山。夏商时期,中山就有郭氏族人居住。汉景帝封其子刘胜为中山靖王。汉光武帝郭皇后、魏文帝文德郭皇后,均为中山郭氏。

  7、昌乐郭氏

  汉代昌乐为营陵县,隋曰营丘县,宋置安仁县,相当于今山东馆陶一带,亦称馆陶郭氏。东汉郭林宗为开派始祖,是太原衍派。

  三、播迁江南,蔚然成荫

  春秋战国之际,已有郭氏族人为避战乱迁居江汉平原。三国两晋时,南迁郭氏族人日渐增多。如东吴散骑常侍郭踔、广州刺史郭纳、广州部曲都督郭马等,都是这一时期从北方迁居而来的。郭氏族人大规模的南迁,则是唐末五代及宋元时期,其中郭子仪后裔南迁支派最多。

  1、郭子仪长子郭曜衍派

  据福建长乐郭氏谱记载:郭曜有四子:锐锋链奇。锐无记载,锋有二子:长曰岩,无记载,次曰嵩,为南迁始祖。郭嵩于唐末迁居河南固始,五代后梁开平4年(910)南迁福州,居于新宁县芝山,建汾阳王庙,后改名福惠寺。所居之地称郭坑,以示不忘郭氏之本。后世繁衍,分迁于霞浦、长乐、福清(玉融山南阳村、马山西)、莆田(魏塘郭埭、涵头)、罗源、建宁、仙游(大蜚山、碧溪)、泉州(高桂坊、土门)、晋江、惠州、惠安(城北门外东赤程村、郭厝)、闽县、杭州、富阳(郭家村)、泽朗、延平一带,并渡海迁台、远播海外。

  南迁有一支派迁居西安、汉中、西乡县。

  郭锋有一后裔郭在徽,五代时迁居南京,后代迁居江西吉州,聚居庐陵(吉安麻冈)、吉水(杜源、相木塘)、安福(白石)一带。南宋时郭亮一支迁居湖南桂阳。元代郭益埙由吉州迁居广东(南海)、海南、海外。

  2、郭子仪三子郭晞衍派

  郭晞后裔在五代时入闽平乱,定居闽中,府第在兴化。后分三支:一支为柳江公,居泉州惠安白城;一支为柳海公,居漳州龙溪之大棚;一支为柳溪公,居龙溪之涂仔里。

  3、郭子仪六子郭暧衍派

  郭暧妻为升平公主,族大人多,有七支裔脉分迁于江西太和、杭州富阳、江苏南京、泰兴、丹徒、润州、镇江、安徽亳县、湖南麻阳等地。历代更迭,后裔再迁居福建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东等地,并飘洋过海,迁居异域。郭暧后裔有一支迁居山西沁水县,后代再迁居亳州。元末郭益任淮安太守。明正德8年,郭憬任福建建安县丞。郭暧有3子迁居山东单县、枣庄、汶上,后分迁于鲁北、鲁中、胶东以及冀南等地。

  4、郭子仪七子郭曙衍派

  由汾阳迁居河南光州息县,后转徙浙江宁波、鄞县等地。

  5、南迁其他郭氏族人

  唐末之后,南迁郭氏族人支派繁多,分布很广,主要有:①郭春江苏丹徒世系:郭暧-郭进-春江(丹徒马迹山)-郭孟-仲正(迁北港)-后裔迁居扬州、云阳、镇江等地。②郭英南京世系:郭暧-郭英-郭兴-郭才(江苏泰兴太平南盛庄)-郭镇-珍-昌-良-勋-守乾等。③郭永清湖南麻阳世系:郭暧后代迁居江苏宜兴,再迁麻阳石羊哨严床坪等地。④江西庐陵郭氏:郭子仪长子郭曜四传郭在徽为庐陵开派支祖,后迁居闽、粤、湘等地。⑤安徽肥东郭氏:郭荣益为支祖,明初由宣州迁居合肥古城集。后代迁居和州新塘圩,一支迁居肥水撮东镇。至光绪年已传至20余代。⑥湖南三湘郭氏:族谱记载为郭子仪后裔,宋时广国公居湖北麻岗。明时万圣公徙居湖南澧县,振温公徙居常德武陵。子孙散居湖南各地,通称三湘郭氏。⑦广东大麻郭氏:先祖由江西迁居福建宁化石壁,后迁上杭,南宋末徙居大麻。

  四、徙居琼崖拓植台湾

  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郭氏族人是最早开发海南、拓植台湾的重要成员。

  1、漂洋过海徙居琼崖

  郭子仪后裔于唐末迁居福建莆田,南宋时元吉、元音兄弟出仕海南,定居文昌,后裔遍布全岛。其间,琼崖郭氏子孙飘洋过海,远涉新、马、泰。乾隆年间,经琼州府正堂批准,修订族谱,民国年间,琼崖郭氏再次续修族谱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新马泰郭氏族人,多次赴琼寻根问祖,谒祖朝忠。

  2、筚路蓝缕拓植台湾

  据统计目前台岛有2300万人口,96%以上的人根在大陆。在100个大姓中,80%以上来自福建,16%来自广东。台湾有郭氏族人26万,占11.3%,名列第14位,分布在台北、高雄、台南、台中等地。这些郭氏族人均称汾阳王郭子仪后裔,并以太原、汾阳、冯翌、华容为其郡望堂号。郭怀一是明末郑芝龙部的重要将领,定居台南士美村一带。1652年(南明永历6年)8月12日,聚众起义,为****荷兰殖民地统治,壮烈牺牲。后代人丁兴旺。

  南明永历年间,龙溪县郭由抱迁居台南麻豆,四世郭焕为,下传八房,是为郭八房。雍正年间,郭光传迁居台南县。乾隆年间,郭其读迁居澎湖。郭振德迁居台北。康熙年间,郭锡留迁居彰化。乾隆年间,郭元记兄弟迁居台北金山、万里。平和县的郭光天、郭朝求迁居台北瑞芳、桃园龟山等。康雍年间,惠安的郭顺宜、郭奕荣迁居彰化鹿港、新竹香山。同安的郭行足、郭盘衍迁居基隆、苗栗等地。郭恭亭、郭百年等迁居新竹、南投等地。广东大埔县的郭宏烈迁居苗栗,饶平县的郭德奇迁居嘉义。广东海陆丰、梅县的郭青山、郭有凤迁居苗栗。

  五、中山郭氏创业香港

  香港永安郭氏祖籍广东中山县永安村,南宋淳佑年间,郭致政广东南雄盐场总管,定居香山。清末,23代裔孙郭炳辉、郭泉、郭乐兄弟到澳洲墨尔本、悉尼谋生,创立永安果栏,1907年在港创永安百货公司、保险公司。后人郭琳爽是上海工商联副主任,郭棣活任广东省副省长。

  号称东南亚洋杂大王的郭得胜,祖籍中山县石鼓村。日本侵华期间逃难澳门,开设百货商行,战后定居香港,创立新鸿基企业。1993年,新鸿基地产市值160多亿美元.

推荐

更多>
Copyright © 热少解梦网 Inc.
www.resha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本站周公解梦仅供娱乐,请勿盲目迷信,要相信人定胜天!